狂犬病(Rabies)是由狂犬病病毒(Rabies virus)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。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,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、恐水、咽肌痉挛、进行性瘫痪等。主要通过犬、猫等哺乳动物传播。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。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腺和唾液中,通过动物咬伤、抓伤皮肤或舔舐黏膜传染。人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,病死率几乎 100%,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。
答案是否定的,根据传播狂犬病风险的高低,我们把导致狂犬病的动物分为三类:
1、高风险动物:狗、猫、野生或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,如狼、狐狸、獾、蝙蝠等,被这类动物咬伤后,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;
2、低风险动物:牛、羊、马、猪等家畜、兔类(兔形目)和鼠类(啮齿目);
3、无风险动物:非哺乳动物,如禽类、冷血动物、昆虫等。
研究发现:全球99%以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由犬类感染和传播的,极小部分是由野生动物(如狐狸、豺、狼、浣熊、臭鼬和猫鼬)引起。因此,被以上这些动物咬伤或抓伤,建议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。
啮齿类动物(如花栗鼠、松鼠、小鼠、大鼠、豚鼠、仓鼠)和兔形目动物(包括家兔、野兔等各种兔)不参与狂犬病病毒的流行和传播。
美国CDC监测结果显示,从未在各种啮齿类动物中监测到狂犬病病毒,也没有这些动物导致人狂犬病病例的证据。
所以,被仓鼠、老鼠、兔子咬伤或抓伤,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。
但是,极度恐慌者除外,虽然理论上说老鼠不参与狂犬病病毒的流行和传播,鼠类属于导致狂犬病的低风险动物,但是低风险不代表没风险,而且由于狂犬病的高致死率(几乎100%),对于这类人群,可以由其自己决定或者由医生权衡利弊后,在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。